伊春市伊春区政府欢迎您! 天气 区委 区人大 区政协
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统计数据
伊春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解读
发布时间:2018-05-29 来源:

伊春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解读

伊春市人民政府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历时三年的全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工作已顺利完成,普查结果全面反映了我市农业、农村、农民的基本情况,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重要统计支撑。普查结果显示,十年来全市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现代农业建设成就辉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

我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农业生产经营向规模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设施农业发展迅速。

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

2006年以来,我市耕地流转规模不断加大,经济发展日趋活跃,农业经营单位等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全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末,全市规模农业经营户12323户;农业经营单位492个,农业经营单位数量较十年前增长36.7%。农业经营单位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农民合作社数量大幅增加。2016年末,全市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为主的农民合作社数量达131个,占农业经营单位的26.6%。

伴随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等新型经营主体数量的增加,我市农业生产向规模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普查结果显示,规模农业经营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实际耕种的耕地面积占全市实际耕种耕地面积的64.1%;规模农业经营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生猪和禽类存栏量分别占全市的80%和86.5%。

2、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

近十年来,国家为支持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规模化发展,先后出台了诸如农机购置补贴等多项农业扶持政策,我市联合收获机等大型机械数量大幅增加,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不断提升。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末,全市联合收获机2802台,比十年前增长了3.6倍;拖拉机37138台,比十年前增长了8%;播种机17467台;旋耕机13654台;排灌动力机械2316套。

3、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近十年来,全市不断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能正常使用的机电井、排灌站数量不断增长。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末,全市调查村中能够正常使用的机电井2811眼,较十年前增长41.6%;排灌站18个,较十年前增长2倍。

农田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使得全市灌溉耕地面积不断增加。2016年,全市有灌溉设施或水源,正常气候下灌溉耕地面积占全市实际耕种耕地面积的23.3%。有喷灌、滴灌、渗灌设施的耕地占能灌溉耕地面积的7.7%。从灌溉用水源看,主要使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各占一半。

4、设施农业发展迅速

随着我市农业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设施农业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城乡居民生活需求的增加,我市设施农业面积迅速扩大。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末,全市温室占地面积1309亩,较十年前增长了4.2倍;大棚占地面积8867亩,较十年前增长了1.8倍。

二、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本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我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对全市19个乡镇和376个村(包括村委会、涉农的居委会)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农村发展的成果正越来越多地惠及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之中。

1、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2016年末,全市通公路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是99.7%,与十年前相比,提高0.2个百分点。全市通村主要道路是水泥路面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是75.5%,比十年前提高40个百分点。全市村内主要道路是水泥路面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是65.4%,比十年前提高40.2个百分点。村内主要道路有路灯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是63.3%,比十年前提高33.9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9个百分点。

2016年末,全市100%的村通电,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1个百分点。全市100%的村通电话,比十年前提高0.5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1个百分点。全市安装有线电视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是86.2%,比十年前提高4个百分点。全市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厕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是40.4%,比十年前提高25.4个百分点。全市15.8的乡镇有高速公路出入口,全市91.5%的村通宽带互联网,全市27.7%的村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89.5%的乡镇集中或部分集中供水。

2、基本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2016年末,全市有幼儿园、托儿所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是19.7%,比十年前提高5.2个百分点。全市有体育健身场所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是46%,比十年前提高31个百分点。全市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是19.7%,比十年前提高9.9个百分点。

2016年末,全市有卫生室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是54.3%。全市有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53.7%,比十年前提高13.5个百分点。开展旅游接待服务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是4%,比十年前提高2.1个百分点。全市乡镇都有医疗卫生机构,52.6%的乡镇有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21.1%的乡镇有商品交易市场。

三、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我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对全市67454农户的生活条件进行了逐户普查登记。普查结果显示,近十年,农村居民住房条件、饮用水安全、清洁能源使用、耐用品拥有量等多方面得到显著提高。

1、农户拥有自己的住房数量增加、住房结构改善

2016年末,99.1%的农户拥有自己的住房,比2006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其中,拥有1处住房的占91.9%,比十年前下降3.4个百分点;拥有2处住房的占6.9%,比十年前提高4.8个百分点;拥有3处及以上住房的占0.3%,比十年前提高0.2个百分点;拥有商品房的9152户,占13.6%,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1个百分点。

农户住房主要为砖混结构。住房为砖混结构的占60.2%,比十年前提高35.8个百分点;砖(石)木结构的占26.1%,比十年前下降16.1个百分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占9.2%,比十年前提高9个百分点;竹草土坯结构的占3.6%,比十年前下降29.2个百分点。

2、农民饮用水更加安全,农户拥有耐用消费品数量大幅增加,做饭取暖使用能源更加清洁

经过十年的努力,我市农村居民的饮用水更加有安全保障。2016年,全市2.9万户的饮用水为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占42.9%,比十年前提高13个百分点。

2016年,全市平均每百农户拥有小汽车10.2台,比十年前增加8.3台;彩色电视机101台,比十年前增加4.2台;电脑24.9台,比十年前增加23.8台;手机200.1部,比十年前增加143部。

2016年,农民做饭取暖使用的能源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电,排在第二位的是柴草,排在第三位的是煤,而2006年排在第一位的柴草已被电取代,不再是农民做饭取暖的最主要能源,使用柴草做饭取暖的比重在逐步下降,农民使用能源更加清洁,生活方式向更为绿色生态的方向转变。

四、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数量减少,素质提高

我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有关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的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在农业经营户或农业经营单位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累计30天以上的人员数(包括兼业人员)20.1万人,比2006年减少24.6%。

1、分性别看,男性生产经营人员数量高于女性

2016年,男性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占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的比重为60.9%,女性占39.1%。随着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快,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女性的田间劳动,女性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减少。

2、从年龄看,36-54岁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最多

从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的年龄分组看,2016年,全市36-54岁分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数量最多,占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的比重为61.4%,分别比55岁及以上年龄组和35岁及以下年龄组高38.8和45.4个百分点。

3、从受教育程度看,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素质显著提高

从受教育程度看,2016年,全市初中程度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最多,占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的比重为44.7%,比2006年下降17.1个百分点;高中或中专程度的比重为26.2%,比2006年提高19.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4个百分点;大专及以上程度的比重为13.3%,比2006年提高12.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

4、分行业看,从事种植业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最多

按主要从事农业行业分,从事种植业的人员最多,占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的比重为52.8%;由于我市地处林区,林业从业人员较多,比重为40.5%;再次是畜牧业,比重为4.8%;渔业生产经营人员比重为0.1%;农林牧渔服务业生产经营人员比重为1.8%。

5、规模农业经营户男女比例更均衡、年龄更优,农业经营单位中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男性更多、受教育程度更高

规模农业经营户中,男性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比重为55.1%,女性比重为44.9%;年龄36-54岁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比重为67.1%,比总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同年龄组比重高5.7个百分点;年龄55岁及以上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比重为14.2%,比总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同年龄组比重低8.4个百分点,年龄结构更优。

农业经营单位中,男性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比重为69.3%,高于总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男性比重8.4个百分点;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上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比重为99%,比总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同等受教育程度比重高14.8个百分点。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国家、省和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下,十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三农”情况发生了深刻变革,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村面貌和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农业现代化仍是“四化同步”的短板,“三农”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尤为突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绿色化转型发展步伐,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开创我市“三农”改革发展新局面。


主  办:伊春区人民政府 承  办:伊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备  案:黑ICP备09098245号 中文域名:伊春市伊春区人民政府.政务
联系电话:0458-3608921 黑公网安备23070202000010号
您是当前第位访客 技术支持:伊春区政务信息化服务中心
网站标示码:2307020001 联系人:王钊